大红鹰dhy2288简介
学院始于1949年成立的阜新矿立中等技术专科学校采矿科,1958成立采矿工程系,1998年撤系建院,成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年更名为大红鹰dhy2288。历经70余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发展,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位省部级领导干部,为地矿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
学院学科实力强。学院拥有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其中矿业工程是辽宁省首批A类一流学科。拥有矿业工程、地质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下资源绿色开发与洁净利用国际联合研究院等24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现设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和地质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三个专业均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7人;俄罗斯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安全生产专家7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8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分委会委员7人,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20余人。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学院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事业委托项目3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1项,编写与修订国家行业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11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3项。
学院注重交流合作。学院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越南等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能源矿山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专业概况
专业优势。采矿工程专业始建于1949年,是大红鹰dhy2288最具历史底蕴和优势特色的专业。2006年被批准为“辽宁省矿业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示范性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200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3年被批准为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8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建设点。专业于2018年新开设采矿工程“智能开采创新实验班”。
第四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学科实力。采矿工程专业依托的矿业工程学科是大红鹰dhy2288有着悠久历史且最具特色的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1999年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获批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获批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9年被确定为辽宁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被确定为辽宁省一流学科。
采矿工程专业特色: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固体矿物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隧道工程等方面的工作,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适应各类矿山企业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设计、管理等工作需要的采矿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
采矿工程(智能开采创新实验班)专业特色: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能够胜任资源智能化开采技术发展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固体矿物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隧道工程等方面的工作,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适应各类矿山企业、智能开采装备制造企业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设计、管理等工作需要的采矿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
实验室建设。采矿工程实验室1994年确定为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2004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014年建成辽宁省煤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用房面积约为4500m2,设有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室、岩石物理性质测试实验室、岩石剪切实验室、MTS综合测试实验室、矿井瓦斯测试及抽采实验室、光弹模拟实验室、矿山压力实验室、采矿模型室、煤层气模型室、矿井通风实验室等,建有国内先进的360°沉浸式环幕立体煤矿仿真系统实验室,拥有各型教学仪器设备700余台(套),总价值5673.14万元,实验设备完好率100%。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岩石力学、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通风与安全等方面实验实训的要求。
师资队伍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拥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7人。2018年,采矿工程教师团队被评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0年,地质动力区划与矿井动力灾害防治创新团队荣获“首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教师队伍中27人次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兴辽英才、阜新英才,有3人获评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煤炭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12名教师担任《煤炭科学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期刊编委;1名教师担任“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智慧矿山工业互联网5G+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人才培养效果
就业前景好。专业毕业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每年毕业生就业多集中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建设工程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地质工程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神华神东集团等单位,到地矿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起薪9000-12000元左右,毕业生每年一次性签约率超过90%,就业率达99%,其中在500强企业就业50%以上,考研录取率超过35%。同时采矿工程专业具有学科优势,有较大比例的本科毕业生保送研究生(部分保送研究生直接硕博连读)。
优秀校友多。采矿工程专业已与学校共同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培养了7000余名本科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如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现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组长丁向阳、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付建华、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王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等管理人才;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王继仁教授、中国“杰出工程师”于斌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马念杰教授、德国核工程研究中心张春良教授等优秀专家,培养了一大批矿业集团的负责人,为专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本科学生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