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标与标准
1.1 学科发展定位
学科以创建国内一流特色学科为总体目标,瞄准国家资源战略需求和工程地质的发展前沿,立足于地质矿产调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服务地矿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创新学科队伍建设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与科技创新服务基地。
1.2 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2.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理论,系统掌握地质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勘察、地球物理探测等理论和技术,能创新地运用本学科理论和方法探索前沿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技术难题,能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及教学的研究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
1.2.2 学位授予标准
完成培养计划既定的课程任务和选题、学术训练、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经审查合格通过毕业答辩;参照《大红鹰dhy2288学术期刊目录》,博士至少发表2篇特级和4篇一级论文,硕士至少发表1篇二级论文(申请1项发明专利相当于发表1篇一级论文);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授予学位。
1.3 学科优势与特色
地质工程学科于1993年培养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才,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与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联合申请获批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紧密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突破辽西北”战略,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为“主战场”,在矿产资源勘查、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技术、资源开发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等领域特色鲜明。实现了混合花岗岩下寻找隐伏矿体的重大突破;运用板块构造理论为寻找与岩浆作用相关的矿产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提出了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方面的概化模型和修复新方法。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
2 基本条件
2.1 培养方向
(1)矿产资源勘查技术。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预测、技术经济分析、开发开采决策等。
(2)地质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建设工程的地质条件勘察、分析与评价,预测和解决建设工程遭受和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
(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地下水热能的勘查与利用、地下水赋存规律、渗流分析及预测、矿井水害防治等。
(4)灾害地质预测理论与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成因、风险性评价理论及抵御地质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
2.2 师资队伍
2.2.1 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1)矿产资源勘查技术
学术带头人尹志刚,教授,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辽宁省地质学会地层专业委员会委员。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中国东北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地球动力学过程深入研究,为寻找与岩浆作用相关的矿产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培养硕士2人,在读博士生2人。
(2)地质工程勘察
学术带头人白润才,教授,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露天开采专家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露天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露天采煤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在矿山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露天开采理论与技术、数字采矿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露天边坡稳定性评价和矿山地质数字化开发方面建立了一套技术体系。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现代露天矿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露天矿卡车实时调度及安全保障预警理论与应用研究》专著2部,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培养硕士研究生86余名,博士研究生8名。主持完成“863”子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5项、企事业委托项目7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评价
学术带头人题正义,教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辽宁经济理事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国际促进会常务理事。
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智慧环保系统等研究领域,提出了大尺度复杂介质地下水实用建模方法与概化模型,建立了地下水保护逐步优化决策模型。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2篇;公开出版2部编著教材。曾主持或参与横纵向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其中主持部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10余项;参与国际合作课题一项。曾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4)灾害地质预测理论与防治技术
学术带头人韩军,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在岩层稳定性控制与矿井动力灾害防治方面揭示了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巷道围岩失稳特征,提出了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8项,参加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撰写著作2部。
2.2.2 师资队伍情况
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讲师15人。其中博士学位27人,硕士学位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3人。学术梯队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图2-1 教师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图
表2-1 各培养方向师资队伍结构
职称 |
矿产资源勘查技术 |
地质工程勘察 |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评价 |
灾害地质预测理论与防治技术 |
教 授 |
3 |
2 |
2 |
3 |
副教授 |
4 |
3 |
3 |
2 |
讲 师 |
4 |
3 |
4 |
4 |
合 计 |
11 |
8 |
9 |
9 |
2.3 科学研究
2.3.1 本学位点主要科研项目
近3年,承担项目总经费4033.08万元,目前承担科研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项目13项。
表2-2 部分科研项目表
序号 |
项目来源 |
项目级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姓名 |
开始年月 |
结束年月 |
经费/万元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含宏观裂隙结构煤体的破坏模式和能量转化特征 |
韩 军 |
201801 |
202112 |
60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基金 |
基于降雨条件和堆积特征的内排土场泥石流启动规律研究 |
王雪冬 |
201701 |
201912 |
20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基金 |
采矿塌陷区微地形包气带水分运移机理研究 |
吴 丽 |
201501 |
201712 |
25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基金 |
东濮凹陷混积岩传输路径与沉积模式研究 |
禚喜准 |
201501 |
201712 |
25 |
5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国家地勘基金 |
内蒙古1:5万钓鱼台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 |
刘敬党 |
201601 |
201812 |
600 |
6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企业委托 |
吉林1:5万保安屯、新安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
尹志刚 |
201305 |
201712 |
325 |
7 |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 |
省级项目 |
辽宁省建平县马杖子-老松台一带钠基膨润土矿地质普查 |
刘敬党 |
201505 |
201712 |
320 |
8 |
京沈铁路客运专线辽宁公司 |
横向课题 |
新建铁路京沈客专至盘营客专联络线初测工程地质勘察 |
白润才 |
201702 |
201712 |
106 |
2.3.2 本学位点科研成果情况
在科学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表2-3 科研成果汇总表
统计起止时间 |
基 本 数 据 |
2017.12 |
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 10人 |
副教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 12人 |
讲师(或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 15人 |
具有 博士学位 27人 |
具有 硕士学位 8人 |
2013.1~2017.12 |
发表论文 共 237 篇 |
在学术刊物 发表 199 篇 |
在学术会议 发表 38 篇 |
SCI、SSCI、EI、ISTP、A&HCI 收录 29 篇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发表论文 2.1 篇/年•人 |
出版学术专著共 6 部 |
出版译著共 0 部 |
获国家级奖 共 1 项 |
获省部级奖 共 31 项 |
获高校人文社科奖 共 0 项 |
获其他科研奖 共 0 项 |
获得发明专利 共 3 项 |
科研成果转让 共 55 项 |
科研成果被采用 共 55 项 |
直接经济效益 8400 万元 |
2015.1 ~ 2017.12 |
三年内拥有科研经费合计 4033.08 万元,平均每年 1344.36 万元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科研经费 61.1 万元/年•人 |
2017.12 |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 44 项 |
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7 项 |
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 4 项 |
国防科研 项目 0 项 |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 2207.4 万元 |
2013.1~2017.12 |
招收博士生合计 6 人 |
授予博士学位合计 6 人 |
招收硕士生合计 31 人 |
授予硕士学位合计 25 人 |
2013.1~2017.12 |
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 0 项 |
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 1 项 |
出版教材(教学用书)共 3 部 |
|
|
|
|
|
|
|
|
|
|
|
|
|
|
|
2.4 教学科研支撑
2.4.1 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以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测试中心、辽西地质古生物博物馆为支撑,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2.4.2 教学基地情况
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黑龙江省第四地质勘查院和东北煤田地质局107勘探队等1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聘任12名企事业专家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实习基地和基地导师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满足教学需求。
2.4.3 实验室条件
拥有地质工程实验室、岩矿分析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用房面积1230m2。各类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其中价值10万元以上的设备50余台(套),大口径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系统、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质谱仪等大型分析测试设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5 奖助体系
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奖助学体系,面向全体研究生,奖助比为100%。
表2-4 研究生奖助体系情况汇总表
奖、助、贷名称 |
奖学金等级 |
资助水平/元/年·生 |
国家奖学金 |
博士 |
30000 |
硕士 |
20000 |
学业奖学金 |
硕士(一等) |
12000 |
硕士(二等) |
8000 |
硕士(三等) |
4000 |
孙越崎奖学金 |
博士、硕士 |
1000 |
蓝焰奖学金 |
博士、硕士 |
2000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CASC奖学金 |
一等 |
5000 |
二等 |
3000 |
三等 |
2000 |
龙软科技奖学金 |
一等 |
2500 |
二等 |
1500 |
三等 |
1000 |
国家助学金 |
博士 |
13000 |
硕士 |
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