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 业 学 院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在1960年创建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9年按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为地质工程,2009年正式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2年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4年列入“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同年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发展方面于1995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地矿行业发展。专业培养过程中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构建本-硕-博“一站式”培养模式。本专业以培养具备从事煤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实践、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本科生为特色,在矿产勘查和非常规煤油气绿色勘探等方面具备地区及行业优势。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适应国家能源、矿产战略需求,系统掌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获得资源勘查基本技能和扎实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解决资源勘查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思想、沟通管理能力,可以从事煤炭、煤系“三气”、金属矿产勘查相关研究、勘探、开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符合学校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太阳石精神”的一流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总目标。
培养的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实际工作锻炼和持续学习,能达到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地质、成矿成藏和勘查理论与先进的科技方法手段,能把握资源勘查工程的前沿问题,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资源勘查中的工程问题,设计、组织、实施资源勘查项目。
本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5个分目标:
1.具有扎实的资源勘查工程理论,能对矿产资源的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2.获得工程师的能力训练,能够运用现代地质、成矿成藏和勘查理论与先进的科技方法手段,解决诸如覆盖区寻找隐伏矿体、老矿山持续挖潜等复杂工程问题;
3.达到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资源勘查中的工程问题,设计、组织、实施资源勘查项目。
4.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能够把握资源勘查工程的前沿问题,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系统观;
5.具有独立的思辨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能主动为社会服务。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地质专业知识用于描述和刻画地质体在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多尺度非均质性及成矿预测等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文献调研,识别、表达、分析矿床成因演化、空间展布、储量评价、开发设计等资源勘查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勘查方案,设计满足勘查需求的详细步骤与流程,并能够在勘探开发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及方法对矿产资源的成矿规律及富集机理进行预测研究,包括岩矿分析、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数据处理及解译、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等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勘查技术、地球探测工具、数据处理模拟软件和信息处理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背景知识分析评价勘探与开发等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基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评价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资源勘查和开发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资源勘查工程、矿业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资源勘查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具备资源勘查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能力,并能在勘探与开发设计中应用;
12.具有自主、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拓展和深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和矿产资源经济发展。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地质专业知识用于描述和刻画地质体在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多尺度非均质性及成矿预测等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自然科学基本原理(数学、物理学、化学)。
1.2具备核心工程基本知识(地质学原理、力学原理、系统科学原理、信息科学及计算机技术)。
1.3具备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资源勘查工程的基础知识、矿产资源勘查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施工原理与方法)。
1.4具备资源勘查工程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地球物理知识、矿业工程知识、环境工程知识)。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文献调研,识别、表达、分析矿床成因演化、空间展布、储量评价、开发设计等资源勘查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评估问题和问题表象;分析假设;把握总体目标;分清事情主次)。
2.2选择并应用定量模型或模拟(简化复杂的系统;选择合适的定量模型或模拟;应用定量模型或模拟)。
2.3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比较多个解决方案;形成总结性建议;评估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勘查方案,设计满足勘查需求的详细步骤与流程,并能够在勘探开发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开发、策划系统的资源勘查工程项目(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定义概念、功能和结构;描述项目的成本、绩效、进度的控制;认识风险和替代方案)。
3.2设计系统的资源勘查工程项目(设计过程的解释和调整;知识在设计过程的作用;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勘查设计)。
3.3运行系统的资源勘查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评价)。
4.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及方法对矿产资源的成矿规律及富集机理进行预测研究,包括岩矿分析、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数据处理及解译、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具备整合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性思维)。
4.2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实践和分析的能力(制定实践概念和策略、构建实验;分析和报告实验数据;对照已有的模型分析实验数据)。
4.3能够开展研究工作(解释启动项目的方法;采取明确的行动;做出结果;总结工作)。
5.能够针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等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勘查技术、地球探测工具、数据处理模拟软件和信息处理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使用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工程工具;理解工具的局限性)。
5.2使用信息技术工具(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在复杂工程问题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
6.能够基于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背景知识分析评价勘探与开发等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当代重要政治、社会、法律、环境课题和价值观(描述当代重要政治、社会、法律、环境课题和价值观;确定当代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以及个人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6.2能够从全球化角度考虑问题(描述人文活动与地质演化的全球性;认识各种文化的差异)。
7.能够基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评价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资源勘查和开发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1认识资源勘查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7.2了解公共政策。
7.3理解工程解决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历史以及文学、哲学和艺术的传统;与语言、思想和价值观的讨论相适应的论述与分析。
8.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展示个人的道德标准和原则;实事求是承认合作者的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
8.3具有社会责任感(了解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接受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对工程进行规范)。
9.能够在资源勘查工程、矿业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组建有效团队(解释任务和团队工作过程、分解团队的作用和责任、形成跨学科团队)。
9.2团队工作运行(选择目标和议程;实施计划和组织会议;展示与团队成员的合作)。
10.能够就资源勘查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沟通的策略(分析沟通的基础和条件;选择沟通策略)。
10.2具备交流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具有应用语言、书写、图表和电子方式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1.具备资源勘查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能力,并能在勘探与开发设计中应用。
11.1掌握工程技术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11.2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原理。
12.具有自主、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拓展和深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和矿产资源经济发展。
12.1具备有效时间管理的能力(比对任务安排的主次;解释任务的紧迫性;解释如何有效地执行任务)。
12.2具备拓展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继续自我教育的能力;展示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五、核心课程
普通地质学(双语)、结晶学与矿物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应用地球化学、矿床学与矿相学、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煤油气地质学。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普通地质学教学实习、地质识测图专项训练、数字化填图实习、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七、主要专业实验
工程测量实验、计算机制图实验、普通地质学实验、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晶体光学实验、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实验、岩石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实验、矿床学与矿相学实验、煤油气地质学实验、地球物理勘查理论与方法实验、MATLAB地质数据科学处理实验、人工智能与地质大数据处理实验。
八、修业年限
四年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专业特色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将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及资源经济学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工科专业。本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以金属矿产和煤油气地质勘查为主攻方向。服务东北区域经济社会与地矿行业发展。具有以下专业特色:
(1)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系统观;
(2)位于金属矿产和煤油气行业上游,与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紧密合作,全过程参与解决矿产勘探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
(3)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金属矿产及煤炭行业相关企业建立了长年实习合作机制,擅长针对实际勘探对象构建矿山地质模型和预测有利靶区。
十一、教学计划
见附件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计划。